面对新冠疫情的状况,今年以来国内不少招聘按下了暂停键,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却一点也耽误不得。
怎么办?线上进行。可线上招聘的效果能保证吗?不少人心里又或多或少有疑问。
围绕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郑州市现代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院院长王彦炯、技术研发负责人王伊倩、孙晓然。3月份以来,该院研发的“郑大人为峰”线上招聘技术广泛应用于单位招聘。
记 者:王院长,我们注意到研究院近期一直在使用线上笔试、线上面试系统,请问是针对疫情原因进行开发的吗?
王彦炯:考试院一直坚持“质量立院、科技强院、人才兴院、标准治院”的十六字方针,对科技的研发、转化是我们一直以来所坚持的强院战略。近三年来,在线测评项目共获批人事考试与测评类国家专利8项、人才招聘类软著11项;积极开展人事人才制度改革和考试测评科研合作,先后合作开展人事考试、人才制度改革方面的国家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厅(市)级科研项目8项。
考试院与郑大人才资源开发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基于AI技术的网上报名系统”已投入使用6年,设计科学、技术先进、功能完备、操作便捷,目前运行稳定,为中部地区、尤其是河南省的人事考试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考试院与南京理工大学、郑州大学、河南郑大人才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人脸识别考试安全智慧管理平台早在2017年初已经应用在了人事考试中,应该是在河南省第一次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人事考试领域。
2018年以来,研究院已注意到线上测评技术在人事考试领域的应用空间,并持续投入研发,此次新冠疫情对于系统的部署、应用只是一个催化剂的作用,目前已经投入使用的3.0版本已满足事业单位招聘、医疗卫生人员招聘、校园招聘、企业招聘等多类别人才招聘与考试测评,系统搭载人事考试题库、人脸识别身份核验技术、防作弊技术、全程监控系统等。目前,4.0版本正在紧张研发中。
记 者:王院长,有人说线上测评创新了招聘方式、提高了招聘效率、降低了招聘成本,请问您有什么看法?
王彦炯:受疫情影响,无论是校园招聘、企业招聘多宣布了线下招聘的暂停,线上招聘成为新的选择。直观看,线上招聘是依托互联网和技术手段革新线下的招聘模式,通过同步或异步视频技术实现时间的便利安排和空间的互联互通,笔试、面试不再局限于规定的时间、固定的地点。而实际上,从线下到线上,再到线上线下交互式考试测评的目标实现与功能达效,看上去是一字之差,实际上是观念革命、技术创新和管理模式变革的深度融合,同时又取决于强大题库支撑、办考治考经验、政策法规把握、和信息工程技术的有机耦合。
考试院也注意到今年郑州市部分县区教师招聘采取邮件报名加面试的方式,这种方式带来的是报名人数多、审核工作量大、面试组织难、考试费用高、持续周期长等一系列问题。借助考试院研发的教师招聘线上加线下解决方案,通过网上报名系统的标签化筛选、智能化算法匹配以及人脸识别身份核验系统、多维数据分析等功能,可以便捷、有效解决报名人数多、人工筛选难,条件设置多、证件比对难等苦恼,提高报名及资格初审工作效率。
面试前,可以通过线上面试系统,结合有效测评手段,筛选过滤部分考生,保留高素质人才,如此一来,既确保了线上面试测评质量,又降低线下面试组织难度,提高了面试工作效率。相应,也带来了考试安全的保证和考试成本的降低。
记 者:近期,线上测评技术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怎么提高线上招聘的公正性?
王彦炯:从政府监管的角度来讲,所有从事人事考试行业的机构,都需要受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约,也会在行业内形成契约约束,避免出现违背行业自律的行为,纪检监察等监督部门、新闻媒体以及考生、社会都会对我们进行全面监督。因此,线上测评技术本身也需要一个优胜劣汰的过程,这个过程也是人事考试测评事业发展蝶变的题中应有之义。
目前,市场上的线上测评技术或产品的突出问题是无法有效对接人事考试需求,而单一实现在线笔试或线上视频面试的功能,这在本质上和传统的线下考试一样,即考试测评的本体功能,但忽略了人事考试的政治性、政策性、严肃性、选拔性,即考试安全。针对各组织人事部门来讲,要确保考试安全就需要提高甄别能力,挑选科研实力雄厚、专业从事考试服务的机构。
人事考试行业内有句话:考试无小事,安全大于天。正因为如此,我们在线上测评技术的研发上坚持“两手抓”、死守“两条线”:一手抓考试测评功能的最优化,确保考试的质量,死守人事考试的“生命线”,一手抓考试测评的作弊治理,确保考试的安全,死守人事考试的“生死线”。
因此,各招聘单位要将考试与科技产品有效对接,使产品中渗透严谨、严肃、严格的考试理念。
记 者:有人认为,线上考试是当前新冠病毒肺炎疫情时期的无奈之举。那么,“线上测评”是否会成为未来人事考试的主要测评渠道?如何保持人事考试领域的可持续发展?
王伊倩:疫情期间,“线上无接触测评”是比较时髦的词汇,既实现了招聘模式的创新,确实解决了用人单位的迫切需求,也体现了对考生的人文关怀。但这种测评方式也带来了新问题、新挑战。
针对事业单位招聘、教师招聘等一系列考试安全要求高、作弊防控风险大的考试类型,考生和用人单位最为关心的还是公平、公正问题。受制于技术条件等问题的限制,“互联网+人事考试”新模式的开发应用一直处于起步阶段,也正是如此,我们考试院投入巨资,多方寻求与一流大学和专业机构合作,持续在作弊治理科技攻关上发力,反复进行模型推演和技术布控,线上笔试、面试的多种防作弊技术、监控技术已经可以达到实时监控、迅速定位、立体分析、精准研判。
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科技发展,特别是5G技术的应用,“互联网+人事考试”新模式将引领未来人事考试领域的新趋势。
记 者:孙老师,您能给我们简单介绍一下线上笔试、面试典型案例组织实施的相关过程吗?
孙晓然:“郑大人为峰”科技线上测评系统集成了人脸识别云系统、AI网上报名系统、线上笔试系统、线上面试系统等功能。
郑州社区工作者招聘等项目使用的线上笔试系统融合了在线通知功能、人脸识别功能和智能组卷系统、线上测评系统、双线监考系统、成绩分析功能等模块。考生在收到测评通知后,在环境安静、网络顺畅的条件下,便可接受云端监考和电脑端答题的方式进行线上测评,考生通过“人脸识别云系统”登录考试平台,在规定的时间内作答完毕交卷。监考人员通过云端监控,电脑端面部监控,并可实现与考生的必要互动。后台监控系统实时捕捉考生作答景幅,对可疑情况进行准确研判并报送监考人员。
南召县医疗卫生人员招聘使用的线上面试系统,属于“三维空间”模式。在考生空间,只需要考生在一个安静、封闭的室内环境中,通过一台电脑或一部手机,按照工作人员的指令,实现面试抽签、网上抽题、视频回答考官提问。在考官空间,考官根据考生回答问题情况在网络面试主场给考生打分,系统自动记录、生成面试成绩。在监督空间,招聘方可通过监控系统登录,查看面试全过程,实时监督、观摩考生答题、考官评判和面试秩序等情况。而且,考生登录线上面试系统时进行人脸识别身份验证,后台监控系统捕捉答题画面、记录答题过程。如此,考生端、考官端和监控端实现了三个端口的有效链接。
记 者:目前的线上测评系统在使用过程中都面临哪些瓶颈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郑大人为峰”线上测评系统是如何进行科技攻关的?
王伊倩:我们考试院一直以考试安全和服务质量为立身之本,因此在设计“郑大人为峰”线上测评系统时,首先考虑的就是考试安全问题。
目前,为了解决人事考试的安全问题,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努力:第一,身份核验技术。近年来,考试院深入挖掘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不仅将人脸识别技术应用于传统笔试,更嵌入到线上测评系统中,最大程度的解决了考生身份验证的问题。第二,防作弊技术。为了解决线上监控防作弊问题,考试院通过随机抽题、时长限制、界面锁定、主机控制、智能锁屏、IP侦测、多重监控等安全控制功能,结合数据安全和密码学的相关技术对视频流进行传输加密。第三,监控技术。“郑大人为峰”线上测评系统包含的线上笔试、线上面试技术都非常重视监控技术的运用,无论是人工监控还是技术监控,都可以实时取证、即时记录并提醒考生违纪行为,尤其是面试的“三维空间”模式,实现异常情形可追溯、应试人员可跟踪、监考人员控全盘的立体安全保障,在改变传统线下笔试组织管理方式的同时也保证了考试的安全性、可靠性。
记 者:进行线上考试测评系统研发,目前的困惑和瓶颈有哪些?
王彦炯:在人事考试测评事业飞速发展的新时代,如何把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运用到人事考试测评中,更好的服务于人才识别发现、育选用留,是郑州市现代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院作为一家专业性、研发型考试测评机构,必须肩负的使命和担当。
近年来,针对人事考试、校园招聘、企业招聘提出的新诉求,我们加强与南京理工大学、郑州大学等双一流大学之间的合作,在人脸识别、在线测评、智慧考试等技术攻关方面持续发力,相继在“线上线下交互式人事考试测评系统”、“教师招聘线上+线下交互式解决方案”、“线上教师招聘AI技术支持体系”、“全码线上招聘笔试e测评”集成平台、“嵌入式全圈视招聘多功能面试系统”等领域取得突破,形成“郑大人为峰科技”品牌系列。
由于受传统考试组织管理思想的影响,虽然国家人社部等部门大力倡导疫情期间线上招聘,但一些单位出于在线考试测评不安全、担心考生作弊不能得到有效防控等思想顾虑,在人才招聘、尤其是事业编制人才招聘时不敢使用。另外一个制约因素是资金制约研发。在线考试测评技术研发难度大、技术更新迭代快,需要大量的研发资金,属于“烧钱”项目,公益性特征明显,希望政府有关部门予以大力支持和积极扶持,也希望战略投资者能够积极注资,增强研发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