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落下帷幕,不少考生感慨此次考试犹如坐了一次过山车,一方面,“行测难,难于上青天”,有考生直言,“国考行测135道题都能做完,省考120道题愣是没做完!”另一方面,“申论易,易到不敢相信自己”“作文想写跑题恐怕都没有那么容易!”两个科目的难度可谓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呈“冰火两重天”之势。“今年省考的招录人数增加了200多人,本来‘上岸’希望挺大的,但现在看来,或许只能明年重新来过了,行测太难了”,不少考生表示有些沮丧。
针对考生普遍反映的行测试题难这一问题,郑州市现代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院的专家组分析认为,此次省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虽然材料大都是众所周知的内容,还有大家普遍关注的话题,如传统的法治、道德等,另有一些社会发展的热点词汇,如网络写作、慢生活、分享经济、机器人等,拉近了考生与试题的距离,但与以往不同的是,逻辑填空中的成语部分占比较重,而成语部分又恰恰是不少考生的弱项,所以在难度体验上也难免会加大,直接损伤了考生的锐气;考试研究院的专家组发现,数量关系中比例计算较多,15道题目中有6道考查比例计算,其它题型都比较常规,但与往年最大的不同是,数量关系在图形推理中“大放异彩”,一半左右的图形推理都能看到数量关系的影子,数量关系理不顺,图形推理就很难做出来,乃至不少考生调侃:本次的图形推理一定是数学老师出的;定义判断部分经济常识的考查比重有所增加,考查了考生对消费痛点、持有损益和超额累进税率的理解,专业性强,难度系数较高,有考生感叹“果然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不学好经济学都不好意思做人民公仆”;考试研究院的专家组指出,逻辑推理部分考点变化明显,必然性推理与或然性推理的比例从2016年近乎1:1升至今年的约3:1,必然性推理的绝对优势足以显现,难度也有所增加;常识判断部分考查历史文化和地理国情方面的知识频率较高,内容灵活,学科交叉频繁,覆盖面广,让很多考生措手不及,如“山东六国”中的“山”指的是哪座山,很多考生直言“这是一个被自己忽略的知识点”,此题既包含历史常识,又包含地理知识,唯有把所有知识统一起来才能解答出来,所以难免有考生抱怨“准备和没准备是一样的,会不会全靠运气”;资料分析部分,平均数的考查是一大亮点,20道题中有7道题需要用到平均数的相关知识,这对平均数知识掌握不牢固的考生来说,定然大伤元气。所以,不少考生认为行测难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研究院专家组分析认为,与行测卷相比,申论试卷就显得中规中矩,题目难度明显较低,材料选取与考生日常关注热点重合度高,理解难度小,考试时间充裕。材料主题围绕创新展开,题型、题量均无太大变化,“一切都在预料之中”,有考生坦言,“申论材料与题目间对应关系明显,”谈理解、分析概括、拟写宣传提纲、大作文等题目与材料几乎一一对应,但也有考生反映,材料四的用途相对隐晦。“作文一般都不会跑题的,只要涉及制造、创新、转变等词都比较贴近主题”“像工匠精神、新征程等都可以跟作文联系起来,比较好写”,不少考生一致认为。
郑州市现代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院的专家寄语广大考生,2017年河南省公务员考试已然结束,难或不难,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不管成绩怎样,能否进入面试,参与过、努力过,都会有所收获。正所谓,胜不骄,败不馁,调整好心态,才能迎接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