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郑州市现代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院
收藏网站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以科技创新引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

发布日期:2021-07-09   来源:郑州市社科联    字体:[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此文章收录于郑州市社科联“‘十四五’开局社科专家谈”社科成果)

内容摘要:创新驱动是郑州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和推动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源动力。实现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既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培育郑州发展新动能的重要现实支撑。当前,以科技创新引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仍存在高端产业发展不足、高端技术人才欠缺、科技研发投入与成果产出率较低的问题,应当从统筹创新主体、夯实人才基础、明确评价导向、营造科技创新环境等方面着力提升郑州科技创新水平,为郑州开启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新征程提供不竭动力。

关键词:科技创新;国家中心城市;郑州

国家发改委于2016年12月印发的《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明确指出,对郑州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予以支持;于2017年1月22日正式颁布了《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对于指导中原城市群的发展方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有重要意义。然而,据中国社科院《2020年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郑州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20位,深圳、香港、上海分属全国前3位,2020年郑州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仅位居第25名;2020中国城市创新竞争力排行榜中,郑州也仅位居第20名。可见,地处中原腹地的郑州仍存在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的状况,难以有效发挥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的辐射力。立足“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面临新时代加快郑州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责任和艰巨使命,以科技创新引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刻不容缓。

一、科技创新引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背景及意义

国家中心城市是指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家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2016年12月,国务院批复《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和《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2017年1月22日,国家发改委出台了《关于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郑州市要努力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引领中原城市群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和服务全国发展的大局中做出更大贡献。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进一步明确了创新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2020年9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讲话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加快科技创新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科技创新任重而道远。在2021年3月16日发表的《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充分认识创新是第一动力,提供高质量科技供给,着力支撑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把科技创新摆在了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创新驱动是郑州面向未来的核心战略和推动城市转型的源动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创新引领,既是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培育郑州大都市区经济发展新动能,使郑州在引领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支撑中部崛起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做出贡献的重要现实支撑。

二、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1.高端产业发展不足。郑州产业链目前仍以中低端制造为主,郑州共有六大主导产业,分别是电子信息、汽车及装备制造、现代食品、新型材料、铝加工制品和生物医药,其中电子信息产业是最大支柱,也是郑州转型升级的“一号”产业。但从产业链环节来看,这些主导产业都存在一个明显问题,即基本都以中低端制造为主,高端核心环节相对缺失。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例,占据“大半壁江山”的富士康在郑州有3个厂区,主要负责生产、组装苹果手机,每天产量高达50万部,约占全球总产量的一半,而像研发设计、标准制定等高端环节,大都分布在深圳、武汉、南京等城市。高端环节的缺失,可以算是郑州产业层次较低的表现。若深究其原因,则是科研创新能力的严重不足。

2.高端技术人才欠缺。建设国家中心城市,高端技术人才是关键,而人才来源,一靠培养,二靠引进。在人才培养方面,河南包括郑州高等教育水平落后,具有人才数量优势,但不具备质量优势。目前郑州拥有高等院校62所,其中“双一流”高校仅郑州大学1所,全市2019年博士生毕业200余人,其中郑州大学136人,而浙江大学2019年博士生毕业1717人,郑州市高等教育水平和高端人才培养能力之落后,可见一斑;在人才引进方面,2019年12月底,郑州外籍人口数量为97,633人,占本地人口的比重为1.08%,低于上海的2.19%,郑州市国际化人才相对匮乏,尤其是缺乏世界级水平的顶尖科学家、企业家及产业领军人才。

3.科技研发投入与成果产出率较低。在高新技术企业方面,据《2021年郑州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底,郑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2918家,这个数量不仅远远落后于一线城市,与武汉、合肥、长沙等中部省会城市也有一定差距;在研发投入方面,2019年,郑州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为236.7亿元,在一线、新一线城市中位居倒数第二,仅略高于沈阳;投入强度(R&D投入占当地GDP比例)为2%,同样位居倒数第二,仅略高于重庆,与全国平均水平(2.23%)还存在一定差距;在科研成果产出方面,专利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科技产出活跃与否的重要指标,其中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最高,可以作为衡量产出的最主要指标。单从2020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排行榜的专利授权量来看,深圳、北京、广州和上海占据前四名,专利授权量分别为16.66万件、13.20万件、10.48万件、10.06万件,分别占全国专利授权总量的6.43%、5.09%、4.04%、3.88%,郑州位居第20名。此外,2020年,郑州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8.2件,与合肥的34件、西安47.6件还有一定差距。

三、以科技创新引领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路径探索

1.统筹创新主体,加速产学研融合。一是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围绕郑州市战略新兴产业、战略支撑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建设主导产业集群,集聚创新资源,促进全产业链联动协同发展。通过组建产学研联盟及创新中心等方式,加强创新平台组织建设,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对科技型企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企业、民营科技企业的数量与规模,巩固在部分高新技术领域已经形成的技术和市场优势;二是加强产学研协同创新,支持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协同开展以应用为导向的基础研究,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强原始创新。支持产学研合作建设创新基地、组织实施重大科技项目,加快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以技术突破引领新兴产业集群发展;三是完善协同创新体制机制,优化产业创新联盟运行机制,推动新型研发机构发展,促进技术创新、标准创制、成果转化,探索联合攻关、利益共享、知识产权运营的有效模式,提升协同创新效果。

2.夯实人才基础,全面育才引才。一是在人才的外部引进与自主培养方面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引进培养一批适应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基础研究人才、科技领军者和重点产业研发人才,形成与产业链、创新链紧密对接的特色人才链。鼓励企业与高校以及科研院所联合培养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市场适用性。充分利用高科技园区、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留学人员创业园、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创业载体,吸引创新人才与创业者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育企业家精神,激发创新创业人才的创新热情;二是建立科技人才的共享平台,建立健全合理的高水平科技创新人才的流动与共享机制,鼓励组建跨行业、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充分发挥协作优势;三是促进郑州市科教融合、创新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建立健全政府、学校与社会相结合的共建机制,鼓励政府部门和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双一流”建设,采取民办、公办民助、企业捐资等多种办学方式,吸纳社会资金兴办教育事业,拓展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载体。大力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集聚高端科教创新资源要素,采用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机构在郑州联合办学、建立研发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多种方式引进优质高教资源。

3.明确评价导向,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一是改革科研绩效评价机制,改变片面的论文、专利、资金数量的人才评价导向,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分类评价体系,正确评价科技创新成果的价值;二是重视科技产出的质量,实现创新科技成果与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三是实现科技创新资源的有效融合,促进科技创新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激励企业进行自主研发,加强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产学研的有效融合,实现资源共享,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将自己最新科研成果向企业转移,使其迅速地转化为科技生产力,避免将科研成果束之高阁;四是打通高校院所和企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通道,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有效机制与模式,开展从项目发现、技术评估到孵化、投资的全过程服务,提升综合服务水平和市场化运营能力,着重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推动原始创新和科研成果落地转化。

4.营造科技环境,激发创新发展新活力。一是加快政府科技管理职能与角色的转变,为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发挥好组织协调作用,把更多精力放到定战略、定方针、定政策和创造环境、搞好服务上来;二是优化科技创新的资源配置,优化资金的融资渠道和投入方式,充分吸收社会资本,鼓励各级各类企业进行创新投资,适当引进外资作为科技创新资金的补充,形成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外资为补充、政府政策为引导的多元化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体系。优化资金投入的结构配置,确定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经费的合理比例,提升科技创新财政资金配置的科学性、合理性和规范性;三是完善科技创新保护和奖励机制,加大保护力度,强化对知识产权的保护,让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得到合理回报,充分、有效地调动科技人员和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积极性,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科技创新的投资风险,激发创新活力和发展潜力;四是加大科技政策法规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鼓励创新、终身学习的浓厚氛围。

四、结语

科技创新在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打造国家中心城市发展新动力引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科技创新能力是城市经济增长和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其强弱是衡量城市科技实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要将郑州市建设成为居于国家战略要津、肩负国家使命、引领区域发展、参与国家竞争、代表国家形象的现代化大都市,必须加快科技体制机制创新,从加速产学研融合、全面育才引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营造科技创新环境方面大力提升郑州市科技创新水平,彰显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使命担当。

 文章作者(河南人事人才考试研究中心:陈新艳)

豫ICP备2023003296号-2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的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Copyright 2018 www.zzeta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