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犹如优秀种子,要大力培养。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如果不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新旧动能不能顺利转换,就不能真正强大起来。强起来要靠创新,创新要靠人才。”
2021年11月23日,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专家林占熺(左一)在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菌草种质资源圃给外国留学生(左二、左三)讲解菌草的种植培育技术。新华社记者 林善传 摄
20世纪80年代,福建农林大学菌草专家林占熺发明的菌草技术为菌业生产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途径。闽宁扶贫协作时期,时任省委副书记的习近平亲自点将,派他远赴宁夏传播菌草技术。
1997年,林占熺团队带着六箱菌草,在宁夏十几个县建立菌草产业扶贫示范生产基地。食用菌成为当地产业扶贫的一大支柱产业。
进入21世纪,菌草技术走到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不进则退”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林占熺呼吁尽快在菌草技术发明单位福建农林大学设立菌草科学实验室。但在当时,意见分歧很大。
两次安排督查调研、充分研判后,习近平坚决支持建设菌草科学实验室,菌草技术才得以取得新世纪的大发展。目前,菌草技术已传播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培训学员上万人,为全球减贫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得人之要,必广其途以储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科技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亲自领导、亲自部署,许多重大科技体制改革议题都指向激发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
——为科技工作者营造更好的创新环境。
在2018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有利于人尽其才的使用机制、有利于竞相成长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有利于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下,我国科技体制改革拿出硬招实招。中央深改委共审议20多个科技领域的重大改革方案,中央提出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部署的143项任务已经全面完成,支撑全面创新的制度性、基础性框架基本建立。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一些长期没有解决的重点难点和堵点问题取得突破。
为形成推动科技创新的强大合力,使科技治理机制更加适应科技发展的需要,我国首次组建国家科技咨询委员会,建立国家科技伦理委员会,重构科技计划体系,解决科技资源配置封闭分散的问题,建设国家实验室,启动全国重点实验室体系重组,扩大高校、科研院所自主权,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得到进一步强化。
——让科研人员从繁琐的事务中、从不合理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脱出来。
2016年的“科技三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让经费为人的创造性活动服务,而不能让人的创造性活动为经费服务。”
一系列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包括实施以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建立基于信任的科技项目和经费的管理制度,树立以质量、绩效、贡献为核心的评价导向,大幅度增强对科研人员的激励力度。项目评审、人才评价、机构评估“三评”改革有序展开,探索了分类评价的实现路径。
在2018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通过改革,改变以静态评价结果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的做法,改变片面将论文、专利、资金数量作为人才评价标准的做法,不能让繁文缛节把科学家的手脚捆死了,不能让无穷的报表和审批把科学家的精力耽误了!”
在2021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十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让科技人员把主要精力投入科技创新和研发活动,决不能让科技人员把大量时间花在一些无谓的迎来送往活动上,花在不必要的评审评价活动上,花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种种活动上。”
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下,为支持科学家大胆探索,我国对重大科研任务实行了“揭榜挂帅”和“赛马”制,对前沿探索项目实行首席科学家负责制,还设立颠覆性技术专项,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普遍设立青年科学家项目,让更多的青年科学家当领军、挑大梁,赋予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和经费使用权。
——给予科技工作者特别关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年都会出席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从2019年开始,在颁奖现场,习近平总书记都会向两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颁奖,还把他们请到主席台就座。
自2017年起,我国将每年5月30日设立为“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自此,广大科技工作者有了自己的节日。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出席重要会议、发表重要讲话或致信,向全国科技工作者致以诚挚的问候。
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金银滩,是我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国营二二一厂旧址。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二二一厂离退休职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要求解决离退休人员生活上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如今,在总书记关心下,二二一厂离退休职工们的待遇好了,看病就医更省心,有关单位还对职工住房进行了修缮,美化了社区环境,生活舒心多了。
秉持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营造“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良好氛围,各类人才的创新活力不断激发,中国科技创新实现了历史性飞跃,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我国已升至世界第1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