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郑州市现代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院
收藏网站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建设教育强省 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

发布日期:2023-05-31   来源:郑州现代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院    字体:[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要求“把教育强国建设作为人口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工程”。在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我省教育部门作出了哪些努力?5月29日,本报记者专访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毛杰。

    

记者: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直接途径。我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请您谈谈具体做法及成效。

    

毛杰:人口受教育程度不仅和人口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也关系到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力和潜力。围绕“高等教育起高峰、职业教育建高地、基础教育促优质”的目标,我们努力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着力提高人口文化素质。

    

近年来,我省基础教育保持较快发展速度。连续实施了三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并启动实施“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率持续提升。全省所有县(市、区)已于2020年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评估验收,义务教育迈向优质均衡发展。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1256工程”深入推进,普通高中不断走向多样化特色化发展。接续实施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行动计划和“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特殊教育体系日益健全,教育质量显著提高。目前,学前教育毛入园率、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1.8%、96.15%、92.7%,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直接关乎全民素质大幅度提升、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十年来,我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27.22%提高到55.50%,实现了从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历史性跨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等教育,以“双一流”建设和创建为牵引,深入推进高等教育“三个调整优化”,推动高等教育起高峰。高校培养的人才要与社会需求相匹配,省教育厅以我省经济转型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督促指导高校调整撤停低质专业、重塑升级传统专业、锻强提质优势专业、培育壮大新兴专业。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我们着力优化职业教育供给结构,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职业本科和高职学校,组建20个省级骨干职教集团,累计新增的职业教育1000多个专业点中,新兴专业、未来专业增量占比超过70%。

    

记者:只有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技能型人才,才能满足“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人才需求,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河南教育在这方面作出了哪些努力?

    

毛杰:教育是创造人才红利的澎湃动力。在提高人口文化程度的同时,怎样让劳动年龄人口提高创新能力、技能水平,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是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人才以及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们大力加强专业学院建设,深化产教科教融合,建设了一批未来技术学院、重点现代产业学院、工业设计学院、工业软件学院、鲲鹏产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急需特需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升。同时,着力推进研究性教学改革创新,引导高校分类构建研究性教学体系,让学生早进团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研发中心等,深入工程一线、科研一线参与科研创新实践。

    

为了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我省努力提升职业教育办学水平,支持建设了100所省级高水平职业学校和150个高水平专业(群),6所高职院校入围国家“双高计划”,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成为国家重点打造的10所世界水平职业院校。

    

我省正在深入推进“人人持证、技能河南”建设。去年,全省教育系统共完成职业技能培训124.81万人次,新培养高技能人才40.92万人,新增技能人才83.46万人,超额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各项培训和取证任务。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下非常之功,用恒久之力,在推动人口高质量发展方面作出教育更大的贡献。


豫ICP备2023003296号-2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的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Copyright 2018 www.zzeta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