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进入郑州市现代人才测评与考试研究院
收藏网站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发挥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作用?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发布日期:2017-10-16   来源:    字体:[大] [中] [小]   保护视力色:       

中关村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始终紧扣“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的发展理念,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先行先试,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形成了良好的聚才用才环境。2016年,园区总收入超过4.6万亿元,形成了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高端显示等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从业人员超过230万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比53.2%,海归创业人才近4万名,集聚了一批高水平的人才队伍。

一、坚持政策创新引领,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积极性。中关村科教智力资源丰富,如何将科技和人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关键在于抓住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这个“牛鼻子”。近年来,在中组部等国家部委大力支持下,我们围绕人才发现、激励、使用、服务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先行先试政策,把科技成果处置权和收益权赋予项目承担单位,对科技成果主要完成人实行股权和分红激励,并给予分期纳税或取得收益再纳税的优惠政策,北京市结合实际制订出台了“京校十条”“京科九条”等市级落实政策,在制度上打破制约科技成果转化的瓶颈,在收益分配上有效激发了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的积极性。

比如,北京理工大学作为中关村范围内首个获批的中央高校股权激励试点,以专利技术出资的30%作为股权奖励给毛二可院士等6位核心技术人员创办理工雷科公司。3年多时间,公司以7.36亿的对价与上市公司重组,技术人员的股权实现了133倍的大幅增值。

截至目前,像理工雷科这样获得批复的股权激励试点方案,中关村已有105项,有405名科研和管理人员获得股权,激励总额2.25亿元,平均每人55万元,真正做到了让科研人员“名利双收”。在中关村试点的基础上,这些政策都推广到全国,不少经验纳入了2015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的《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在法律上为科技人员转化成果获得奖励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建立人才制度优势,努力实现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千军易得、一将难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积极主动引进国外高层次人才,广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着眼于打造优质的“类海外”“超海外”环境,我们积极探索依托外籍领军人才建立新型研发机构的模式,为他们搭建施展本领的平台。2011年10月,在中组部支持下,中科院和北京市共同引进顶尖“千人计划”人才王中林院士,为王院士成立了无级别、无编制、无事业费的“三无”事业单位——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6年多来,北京市和中科院累计投入10多亿元支持其自主研究。目前,王院士团队已发展到近百人,多人入选“千人计划”、“百人计划”,在顶级期刊发表论文676篇,获得专利授权108件,使我国在纳米能源与系统科学领域的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类似这样的研究机构还有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等,为促进海外顶尖人才团队引进和原创成果快速涌现提供了机制和平台支撑。

针对外籍人才入境难的问题,去年,我们争取公安部出台了支持北京创新发展的20项出入境政策措施,10项在中关村先行先试,包括开通申请永久居留“直通车”、在中关村设立审批服务窗口、实施积分评估制度等,有力突破吸引聚集外籍人才的政策瓶颈。“直通车”实施一年多来,已有258人拿到永久居留证,办证时间从180天缩短到50个工作日,为联想、百度、小米、北汽等中关村企业引进百余位外籍高端人才,解决了困扰这些外籍人才在华工作和生活的后顾之忧,被外籍人才誉为“世界上办理速度最快的绿卡”。

为了让外籍人才实现社会融入、安心发展,我们推动建设中关村外籍人才培训中心,鼓励用人单位为引进的外籍人才购买国内商业保险,扩大中关村中小学招收外国学生资质校规模等,为外籍人才在京生活提供便利,使他们进得来、留得住。为了拓展海外引才渠道,我们在主要发达国家建立了10家海外联络机构,聘请一批海外院士专家担任中关村海外顾问。目前,中关村已有“千人计划”专家1188名,占全国近20%。

三、优化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充分释放各类人才活力。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目前,中关村有高新技术企业近2万家,其中,独角兽企业67家,占全国一半左右,是全球仅次于硅谷的独角兽最密集区域。今年1—6月,新设立科技型企业1.4万家,日均创办77家。中关村创新创业高度活跃,主要得益于形成了良好的创新创业生态,这一生态系统由政策、人才、创业投资、服务机构、社会组织、创业文化等六大要素组成,为创业者提供了肥沃土壤。在中关村示范区,有2万多名天使投资人,670多家知名创业投资机构,100多家创新型孵化器,500多家产业联盟和社会组织,形成了以90后创业者、连续创业者、领军企业骨干创业者、海外创业者为代表的四支创业大军。

中关村着力构建多层次广覆盖的人才支撑体系,不仅有面向顶尖人才的“千人计划”、北京市“海聚工程”,而且有中关村“高聚工程”和支持青年人才的“雏鹰计划”。采用“技术专家+投资人+公众”公开路演的形式,面向全球挖掘和培育前沿技术,以项目集聚顶级领军人才,加强精准支持。比如,香港中文大学多媒体实验室创办人汤晓欧教授领衔的商汤科技,在全球首次实现人脸识别算法,准确率超越人眼识别;中科院计算所陈云霁、陈天石创办的中科寒武纪公司,开发了全球首个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架构指令,仅成立1年就拿到了上亿元的订单。这样的优秀人才和团队还有很多,他们有望成为中关村引领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科技创新中心的有生力量。

面向未来,中关村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高举创新驱动发展这面旗帜,以敢为人先的精神加强政策引领、产业引领、区域引领,坚持高端化、国际化、特色化、生态化发展,广聚天下英才创新创业,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

(责编:沈王一、秦华)

原文来自:中国人才网

豫ICP备2023003296号-2
凡本网未注明来源的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
Copyright 2018 www.zzeta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