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辑的《习近平关于人才工作论述摘编》一书出版发行,为人才工作明确了总目标、提供了总抓手。千秋基业,人才为先;乡村振兴,人才先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各类人才来书写,必须做好人才“引育留”文章,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来栖。”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更需要能够引领乡村发展的管理人才、科技人才、服务人才等创新创业人才。做好乡村人才引进工作,既要下好“政策牌”,积极创造吸引人才的政策体系,建立完善因地制宜、与时俱进、行之有效的政策体系,完善好政府保驾护航机制,形成引进人才常态化创新机制,让人才纷至沓来。又要打好“乡情牌”,以乡音动人,加快发展家乡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的建设,美化农村环境,召开返乡座谈会、乡愁恳谈会等,鼓励优秀人才回乡创业。还要用好“项目牌”,聚焦产业发展,创建高校科研、校企合作、院所订单等合作项目,引才引智,助推人才与产业的双向奔赴。
乡村人才振兴,不仅要“引”,更要“育”。倘若人才引进育不好,人才振兴也只能是“海市蜃楼”,难以产生“蝴蝶效应”。要坚持乡村振兴需要什么样的人就培育什么样的人才,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采取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导师帮带、网络教学等方式,为人才提供更多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培训,不断提升各类人才综合素质。要搭建农业产业与教育合作平台,深度实施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产教、产创、产赛“三个融合”,支持人才在推动发展的主战场上挑大梁、当尖兵,不断拓宽乡村人才培育渠道。要实施定向培养计划,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扶持培养一批“田专家”“土秀才”“乡村工匠”“发展能人”等。
“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只有生活上关心人才、感情上温暖人才、细节上关爱人才,营造“近悦远来”的成长发展生态,才能真正留住人才,使之成为“常驻客”而不是“旅行家”。要结合纵深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积极构建与人才事业发展适宜的“软环境”,完善扶持乡村发展的政策体系,不断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搭建好专业人才引进、本土人才返乡的干事创业平台,出台有实招硬招的激励政策措施,解决好住房、教育、医疗等后顾之忧,定期开展人才联系走访、人才评选表彰、节日慰问、学术休假等活动,以“真金白银”的激励、“真招实策”的支持、“真心实意”的服务,努力打造拴心留才的良好环境。
人才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在乡村振兴新的赶考之路上,做好人才工作任重道远,广泛引才、悉心育才、真心爱才,一定能让更多人才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竞相奔腾。